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,袁隆平助手写来了亲笔信

2023-08-26 03:20:40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
(资料图片)

2023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,“稻谷飘香,禾下追梦——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”正在中国科技馆展出。展览追寻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“禾下追梦”的探索与实践。受此触动,袁隆平的助手尹华奇专门向科技馆寄来亲笔手稿,深情回顾了杂交水稻攻关的艰辛历程,表达对袁隆平的崇高敬意。

“五十年前,湖南省安江农校的袁隆平老师总结了当时细胞遗传学的规律,从天然杂种中得到启发……”在信中,尹华奇回顾了杂交水稻攻关的过程。1960年7月,袁隆平在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“鹤立鸡群”的天然杂交水稻,这让他意识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存在。通过文献研究,结合自己在田间的实际探索,袁隆平设想采取“三系法”技术路线,培育不育系、保持系和恢复系,实现“三系”配套。而找到不育株是实现“三系法”技术路线的第一步。此时的尹华奇和李必湖就读于安江农校,作为袁隆平的学生,他们跟随袁隆平一起踏上了漫长的寻觅之路。为了能看得仔细,他们每天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,拿着15倍放大镜,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。历时两年,在检查了十几万株稻穗后,他们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。

1966年2月,袁隆平发表了第一篇论文——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,这篇论文开创了国内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,也开辟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。1967年6月,湖南省科委将“水稻雄性不育”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,同时,尹华奇、李必湖两名应届毕业生留校给袁隆平当助手,“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”正式成立,杂交水稻的研究也由此转向了团队合作。

为了赶时间、抢进度,袁隆平、尹华奇和李必湖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实验,然而结果并不理想。但他们并未放弃。之后袁隆平提出了“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”的新设想,师徒三人又踏上了天南海北的寻稻之路。

回首过往,尹华奇不由得感慨“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”。信的末尾,他深情写道:“发展杂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。

(原标题: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,袁隆平助手写来了亲笔信)

流程编辑:u027

标签:

滚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