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全球第4、镍储量全球第 1!为什么它造不出像样的新能源车?

2023-08-31 02:46:31 来源:懂车帝

1974年,日本首相访问印尼,当地却爆发了大规模的排日游行。


【资料图】

愤怒的人们烧毁日企建筑、砸烂日系车,甚至导致11人死亡、137人受伤,可以说是狠狠给了日本一记耳光。

理由也很简单,日系车对印尼汽车市场形成的倾销态势,引发了人们的不满。

客观上,日系车的确用了十年时间把欧美车企挤出印尼,随后凭借近95%的份额独占车市几十年。

哪怕到了2021年,印尼汽车销量的前7名都是日本汽车品牌。

但明明是一个愿卖、一个愿买的公平交易,为什么会激起当地人的疯狂反对?

以及,印尼作为世界人口第四大国,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。如此大的优势下,为什么一直没能发展起自己的汽车品牌?

这一点,还要从60年前说起。

01. 印尼民族品牌的失败

上世纪60年代,日系车凭借“三板斧”,逐渐牢牢把持了印尼市场。

这三板斧分别是:高性价比,可以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务,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。

对于已经发展成熟的日系车企来说,这些都是深厚资金实力下的天然优势,与之相比,印尼的本土制造业还在萌芽阶段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。

所以击溃欧美车企后,日系车独享蛋糕。

但当时,所有的日系车都是在日本生产零部件、日本组装,最后整车装船运到印尼来卖。

这也就意味着,偌大的汽车产业原本能带动制造业,解决就业岗位问题,但印尼却没能分到一杯羹,反而把辛苦攒的家底全流到日本去。

当时很多印尼人都认为,日系车的行为和当年荷兰殖民地时期的倾销别无二致。这才拉起了轰轰烈烈的排 日 运动。

而1993年,印尼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:

限制整车进口

只允许印尼国内的车企进口本地不能造的汽车零部件,且要求逐渐减少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汽车的比重;

对满足国产化比例要求的公司,提供10年期贷款;

但这显然影响了欧美日的自由贸易发财大计,被一纸状告起诉到WTO,称其贸易保护政策形成补贴。

最终,印尼政府于1997年败诉。

1999年6月,印尼再次开放贸易,国内汽车市场被迅速攻占,印尼的汽车国产化计划也彻底流产。

但这次失败也让印尼政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,毕竟,天无绝人之路。

02. 印尼的过去:老天爷赏饭吃

自东汉时期,华夏大陆上就有了爪哇岛的记载,当时还用叶调、诃陵等梵文名字进行称呼。

到了明朝,郑和下西洋也多次抵达过这片丰饶的海岛,而爪哇岛正是如今印尼群岛的主体。

因为112座遍布全岛的火山,造就了爪哇岛独特的热带森林环境,让原本不适宜农耕的热带海岛,拥有了肥沃的土壤资源。

那里的先民们甚至开辟出了梯田与三级集水系统,如果没有外力干预,可能会平平淡淡地生活上千年。

但怀璧其罪,独特的地理位置将荷兰殖民者吸引而来,逼迫当地人改种辣椒、香料等经济作物,居然使富饶的土地上饿殍遍地。

后来的日本侵略者虽然改种水稻,却是为了供给军需。

印尼人一直都在这片丰饶、但饱受觊觎的土地付出沉重代价,但幸运的是,独立后的国家重视粮食、还开启了移民计划。

利用更先进的农耕技术,印尼不断将人口移向苏门答腊岛、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。

想要人口、粮食两手抓,圆一场全国都是大粮仓的美梦。

一场轰轰烈烈的“超级大米计划”,在这一背景下拉开序幕。

印尼试图将加里曼丹岛100公顷的沼泽森林变成稻田,还斥巨资挖了4000公里的水渠,想要复制巴厘岛上的梯田文明,甚至还能一边砍树一边赚钱。

但急于求成的政府,逐渐默许焚烧森林导致整片沼泽森林被毁。以至于隔壁的世界花园新加坡,隔三差五就得来抗议一波。

终于到了2015年,印尼政府叫停了超级大米计划,通过选育更优秀的作物种子提高产量等方式,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。

但两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后,工业、经济发展仍然是最大的难题。

此刻的印尼,再次把目光锁定在了自己丰饶的矿产资源上。

03. 印尼的崛起试验:镍与不锈钢

印尼作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,拥有1万7千多座岛屿,矿产资源主打的就是一个又多又全。

不论是非金属矿的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、金刚石、沥青、磷酸盐,还是金属矿中的锡、铝土、铁砂、铜、镍、黄金、白银、锰砂,铬,铀,可以说是样样俱全。

印尼的镍矿、锡矿、煤炭、铜矿、铝土矿和金矿产量均居世界前列。

这一次,印尼还真抓住了好几次机会。

2009年,印尼总统苏西洛颁布新的采矿法案,宣布五年后印尼不允许原矿出口,只允许加工过后的矿石出口。

并且要求采矿企业必须在当地建造加工冶炼厂,才能保留开矿资格。

这个道理很简单。

我养羊卖羊毛赚10块钱,但我要是把羊毛织成毛衣,不但能拉动就业,还能多赚一笔利润了吗!

当时印尼的国产化汽车也是这个想法,只是步子太大,想要横跨整个工业体系。最后也因为扯到了欧美等国的关键利益被迫叫停。

而双方斡旋后的结果是,印尼作出一点让步,不论是谁开采,只要是精加工过的矿石,就都能出口。虽然野心大家谁都懂,但应该不至于翻脸。

可没想到,这次居然轮到自家的地方政府直呼反对了。

因为当时,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挖矿:“这不是断我的粮吗?!”

于是苏西洛政府只能让步,降低“加工”水平要求,只要企业能证明自己“准备”自行冶炼,就可以继续出口半加工产品。

但当时,镍,因为产量并不高而且都是中小企业开采,并没有被列入其中。

毕竟2014年,新能源汽车生死未卜,谁也不知道镍矿的未来如此风光。

但也就是这一次的“疏忽”,给了印尼挟镍自重的机缘。

当时镍产量暴跌,连带着中国不锈钢价格大跳水,因为我国70%的不锈钢是奥氏体不锈钢含镍量在8~25%之间,吨钢成本中61%都在镍。

而中国进口镍资源除了菲律宾能提供一些质量较差的镍矿外,最主要的就是印尼。

于是,大量的中国企业跑到印尼投资建厂。

恒顺电气、德龙镍业,还有前段时间声名大噪的青山集团也在2009年就杀入印尼。

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青山园区港口(图片来源:新华网)

而禁止镍矿出口,也成效斐然。

2014到2017年三年间,印尼从0.5万吨含镍生铁产量,涨到2.41万吨,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了。

甚至在2015年青山新园区正式投产,终结了印尼不产不锈钢的历史。

尽管当时建厂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外资企业,毕竟当地企业没钱、没技术,还是难以出头,但至少让印尼政府看到希望。

于是,2017年,印尼再次开放了镍矿出口的禁令,让本地企业买矿赚钱,挣下第一桶金。

这一次的机会,仍然只有3年。

2020年1月1日,印尼再次宣布停止出口镍。

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崛起的基础上,印尼已经在镍矿之上看到了成功逆袭的机会。

甚至想要将同样的崛起机会,复制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。

那么这一次,印尼的汽车制造之梦,能成功吗?

04. 印尼:新·汽车梦

2021年3月,印尼推出《新投资清单》将汽车列入“优先发展行业”名单,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、进口关税优惠等税收优惠。

今年初,更是直接公布补贴方案,在印尼购买电动摩托车将获得700万印尼盾(约3400元)的补贴,还将电动汽车采购增值税从10%降至1%。

预计到2024年,印尼将拨款7万亿卢比(约合4.67亿美元)的国家资金来补贴电动摩托车的销售。

发现了吗?印尼的策略似乎有所改变。

从挟资源自重,抗拒外国资本建厂,到允许合作、实现共赢。

这当然是一种成长。

但更多的,应该还是因为印尼官方意识到,造车是远比矿产资源开采复杂得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,是无法通过政策强行扼杀。

所以印尼现在只能打好手中2.7亿人的庞大市场的牌,通过合作换取更大的利益。

而他们开门迎客,也需要找准对象,至少不能重演当年日系车近乎“倾销”的事件,而他们面前既有实力又能发挥产业优势的伙伴就在眼前。

最先出手的,是上汽五菱。

五菱mini(右舵版),是第一个进入印尼的中国新能源车。

2017年五菱工厂在印尼竣工,提供1万多个工作岗位的同时,还拉动了宝钢等零部件企业随之设厂。

2019年,五菱吸取日系车在印尼市场的成功经验,也开始提供“五菱印尼金融”的贷款服务。

Air ev更是以2022年8053台的销量,拿下了78%的市场份额。

五菱还在2021年印尼新能源汽车协会成立时,成为其中重要成员,将参与印尼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、技术标准、生态建设规划的制定等工作。

雅加达五菱品牌中心,也是五菱在海外的首家品牌中心

很显然,五菱这次可以成功扎根于印尼新能源汽车的事业中。

同样冲向印尼市场的,还有哪吒汽车、比亚迪大巴车出口业务,甚至比亚迪还得到了印尼最大出租车运营商Blue Bird订单,旗下80%的车将选购比亚迪品牌。

当然,中国企业也不是印尼唯一的选择。

特斯拉也接到印尼抛来的橄榄枝,并且经历了这些年的试错,印尼政府显然拥有更为成熟的合资计划,能够实现双赢。

不过,在2022年RCEP生效后,90%的成员国之间货物可以零关税的优势下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显然具备了更多先天优势。

印尼的新能源汽车崛起之梦,必有华系车的一席之地。

05. 印尼想成为新能源产业沃土:还有很远的路

说完了印尼政府的美好愿景,我们还要回归现实。

作为一个2.7亿人口的大国,印尼其实只有2150万辆汽车,汽车保有量不到10%。

除了经济因素,还有地理环境这个重要限制。

作为一个群岛国家,境内光是有人住的岛屿就有6000多个,加上热带气候,降水、地震都是常事。

很显然汽车、尤其是电动汽车,都不是当地人的第一选择。

他们更喜欢的,是电动摩托。

雅迪小牛们,现在知道应该向哪里冲锋了吗?

除了地形和天气,印尼当地的电力系统也并不发达。

2021年,印尼全国只有267根充电桩。截止2022年底,印尼境内的充电设施也只不过翻了一倍——只有可怜的238个充电站,570根桩。

就连能矿部新能源局的人都说,如果2030年印尼保有220万辆电动汽车和1300万辆电动摩托车,那么最少需要32000根桩,才能满足国民的充电需求。

这也将成为限制印尼电动汽车发展的第二大阻碍。

而新品牌想要在印尼站住脚,除了产品质量过关、性价比够高,对于充电桩铺设、售后服务、道路救援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。

而在印尼建充电桩需要获得充电许可,印尼的供电许可IUPTL主要分为综合供电许可和电力销售许可两种。

前者包括发电、输电的综合许可,你可以简单将它约等于电网本人。

另外一个电力销售许可就是一个准售电证明,但外资企业想要获得甚至需要省长的推荐函,可以说是挺不容易的。

也就是说,在印尼当下的充电桩政策里,外企想要大幅铺桩除了成本问题,还有一些门槛要过,那些民营资本估计就不用考虑了。

可见,印尼新能源还有一条很漫长的路要走。

写在最后

“点燃木星,拯救我们的地球。”

相信看过电影《流浪地球》的人,对于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,而影片中最后点燃的那根火柴,就是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。

这也让很多人关注到这座神奇的岛屿。

那里的人们会将死去的亲人做成木乃伊存放在家中,每日供奉食物,逢年过节还要请出来一起聚餐。

那里有世界上最绚烂的淡水观赏虾,更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矿藏——镍。

苏拉威西虾

众所周知,印尼占据了全球30%的镍储量,而其中高品位镍(腐泥土)矿约为30亿湿吨,有29.9亿湿吨都在苏拉威西。

所以印尼已投产火法镍产线210条,苏拉威西就有133条,占据镍火法产能的63%以上。

但这些资源除了给当地人带来财富,还带来了浑浊的河水、崩溃的渔业、近乎毁灭的生态环境。

所以对印尼来说,新能源到底是带来希望的救世主,还是破坏平衡的刽子手?

这个答案,恐怕要留到10年、30年甚至是百年后,才能得到。

标签:

滚动